怎樣解決孩子閱讀困惑
“不知道如何檢驗自己的閱讀效果”“不知道讀什么樣的書”“不知道好的讀書方法”“沒有找到自己的閱讀興趣和方向”“讀到一半就不想讀了”,青少年及兒童的這些閱讀困惑,來自去年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與人民教育出版社聯合開展的《2023年青少年及兒童圖書閱讀調研》。雖然這個調研時過快一年,但是問卷中反映出的青少年及兒童渴求閱讀指導的呼聲,給筆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為幫助孩子們解決這些困惑,記得去年12月我們還為此專門召開了相關研討會,邀請各方閱讀專家乃至中小學教師獻計獻策,今天想來中小學生渴求的閱讀方法問題,仍可看作未找到有效的答案。最近,這個答案在筆者看來找到了。前不久,筆者在紀念葉圣陶先生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收到一本《葉圣陶語文教育文集》,書中葉老談閱讀的5篇文章,雖然寫于上世紀40年代,可細讀下來感覺閱讀理念并不過時,不只對今天的教師有引領,就是對家長同樣有指導作用。進一步而言,中小學生渴求的閱讀指導將有方可循。為此,領悟80多年前葉圣陶提出的閱讀理念是有必要的。
做好精讀的幾個步驟
葉老倡導精讀和略讀。對于精讀,他認為教師指導學生閱讀前,需讓學生先通讀全文,這一過程中遇到不認識的字詞要查字典。葉老認為,多認識一個生字、生詞,就好像攢錢,會增加一分財富的總量。然后是做筆記、寫閱讀感受,最后全班討論。討論之后,并不意味著精讀結束,課外還需有幾個環節加以鞏固。
第一個環節是吟誦。在葉老看來,吟誦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學習方法。吟誦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一遍比一遍讀來入調,一遍比一遍體會更深,自然而然地便進入純熟的境界。
第二個環節是閱讀相關文章。怎么閱讀相關文章?葉老推崇夏丏尊先生在《閱讀什么》中關于尋找相關文章的方式方法。夏丏尊先生說,各位在語文(新中國成立后,葉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將“國語”和“國文”合二為一,改稱“語文”)教科書里讀到陶潛的《桃花源記》,這篇文字是晉朝人寫的,如果想知道晉代的文字情形,就去翻《中國文學史》,這時《中國文學史》就成了相關參考書。《桃花源記》寫的是一種烏托邦思想,英國的社會思想家馬列斯寫的《理想鄉消息》和《桃花源記》性質相近,這時《理想鄉消息》就成了相關參考書。《桃花源記》是記敘文,如果想了解記敘文的寫作格式,就去翻閱記敘文的作法類圖書。還有這篇文章的作者叫陶潛,如果想知道他的為人,就去翻《晉書·陶潛傳》或陶集,這時《晉書》或陶集就成了參考書。
葉老慨嘆,讀了一篇《桃花源記》,就可帶出許多相關圖書,學問大家的知識廣博與精深,差不多都是從尋找相關文章的方式方法中得來的。
做好略讀也需幾步驟
強調精讀重要的同時,葉老也大力倡導略讀。葉老認為,學生們在精讀方面獲得了種種經驗后,可以自己去讀長篇巨著或者短篇文章,不再需要教師的詳細指導(不是說不需要指導),這就是葉老所說的略讀。
葉老指出,精讀是主體,略讀只是補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讀是準備,略讀才是應用。如果只注意于精讀,而忽略了略讀,功夫便只做得一半。因此,略讀不是“粗略地”閱讀,也不是“忽略地”閱讀。略讀的“略”字,還需教師提綱挈領地指導。
略讀和精讀的區分在于,精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纖屑不遺地指導;略讀的時候,教師給學生提綱挈領地指導,其目的也是培養學生閱讀習慣,“一個人有了這樣的習慣,一輩子讀書,一輩子受用。”
教師(筆者認為還應包括家長)如何提綱挈領地指導?第一,版本指導。葉老認為這方面的指導宜運用校勘家、目錄家的知識,“學生受了這樣的熏陶,將來讀書不但知道求好書、讀好書,而且能夠抉擇好版本圖書,會受用無窮。”
第二,序目指導。序目指序文和目錄。讀書先看序文,是一種好習慣。葉老認為,“對于具有提要和批評性質的本書序文怎能忽略過去?所以在略讀的時候,必須教學生先看序文,養成他們的習慣。”看序文之后,看目錄也是學生閱讀前需要養成的閱讀習慣。
第三,參考書籍的指導。葉老說,一般學生讀書,往往連字典詞典都懶得翻,更不用說跑進圖書館去查閱有關書籍(原來80多年前的學生也不愛查字典)。這種“讀書不求甚解”的態度,一時可以馬馬虎虎地混過去,但是養成了習慣將不能從閱讀中受益,將來如果做專門的研究工作,更難有滿意的成就。
不過,葉老也指出,參考書指導需考慮學生的閱讀能力,比如想了解某個史實,不必查“二十四史”,閱讀一部現代人編的通史即可。再退一步,閱讀所學的歷史課本也行。教師或者家長千萬不要把自己所知的書目洋洋大觀地開列出來,否則學生會望洋興嘆。
第四,閱讀方法指導。這是筆者最為關心的內容。葉老除強調精讀的方法外,指出略讀必須腳踏實地,毫不茍且,才有效益。否則“過目輒忘”,“展卷而無所得”了。
第五,做讀書筆記。葉老認為,做筆記是閱讀過程中不得不做的一種記錄。他簡單歸納為幾個疑問以示重要:閱讀中看到的能夠觸發靈感的文字,怎能不記錄?閱讀中看到的重要的解釋與批評,怎能不記錄?閱讀中看到的有助完整的理解與認識的內容,怎能不記錄?
如果用今天的考量,領悟葉圣陶的閱讀理念,無論是精讀還是略讀,筆者仔細揣摩后認為,其在解決青少年及兒童閱讀困惑方面都有指導價值。從中,我們不難發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傳承并非泛泛之談。如果再往前追溯,一代又一代先哲們的讀書哲思也是個寶藏,也值得今天的我們去深挖、去體會,并積極而有效地應用于中小學生閱讀輔導中。倘若此,當今青少年及兒童急需的閱讀指導或許會早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