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服務創新 重塑新華書店的文化與商業價值
隨著電子商務和新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新華書店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為尋求破局重生,“新華系”積極謀求轉型創新,從貨場式的1.0版升級到文化地標場景化的2.0版,再過渡到文化社交化的3.0版,各種“書店+”模式的“最美書店”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然而,困擾實體書店的根本性問題仍未解決,如網絡電商的惡性競價、讀者消費習慣的改變以及線下店的高成本等。
因此,新華書店需在挖掘自身文化價值、講好“新華故事”的同時,積極探索閱讀服務的商業化創新,這不僅是新華書店門店經營能否成功轉型的關鍵,也是整個實體書店行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公共文化服務的商業曙光
新華書店作為傳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陣地,在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中發揮著主力軍作用。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相應的文化配套設施如圖書館、美術館、音樂廳、博物館難以同步跟進。所以很多時候,一座座文化地標式的書城,像一個綜合性文化容器,不僅承載了傳統的圖書銷售功能,更融合了美學文創、非遺傳承、文化活動、音樂會及藝術展等多元文化形態,成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縱觀業內做得好的實體書店,都已從單一的圖書銷售模式中跳脫開來,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公共文化服務,實現了從公益閱讀活動向文化服務的商業化轉化。
文化服務商業化創新的最佳結合點和切入點
“稻讀公社”是浙江省慈溪市一家致力于全民閱讀推廣的民間社會組織,秉承“推廣優質閱讀”的理念,招募了一批包含作家、書法家、地方各行業名人等在內的高素質的領讀志愿者隊伍,定期精心舉辦面向社會各階層的全民閱讀推廣活動,如面向市民的“三北講壇”、面向農民的種養殖知識講座、面向婦女和老年群體的“華齡樂學”讀書會等,取得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成為首批“浙江省最美閱讀團隊”。“稻讀公社”不僅公益閱讀推廣做得好,更成功探索出了文化服務經營的商業模式。通過成立文化服務策劃公司,專門承接市政府、機關單位的各種文化活動。因為在大量的公益活動中鍛煉出了專業、高效的團隊運營能力,加上積累的大量實際經驗,所承辦的活動讓政府、機關單位非常滿意,相關業務自然源源不斷找上門來,實現了公益與商業的雙贏。
在文化強國的大背景下,政府機構和各類組織對文化活動的需求日益增長。書店可以構建一個平臺,為它們設計并提供文化內容輸出服務,起到資源與服務整合商的作用,這也是書店從公益文化活動向商業服務模式轉化的有益嘗試。
上海大隱書局堪稱典范的文化服務創新模式值得同行借鑒。圖書零售雖仍是大隱書局的核心業務,但占比不到30%。取而代之的是內容輸出、空間設計和托管服務等創新業務的快速發展。
首先,打造平臺,實現跨界合作。憑借獨特的理念、優質的服務聲名鵲起后,大隱書局積極尋求與文藝院團、藝術場館的合作,為作品發布、演出季預告、節目導賞提供舞臺。幾年里吸引了200多名全球文化、演藝名人到訪。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提升了書店的文化品位,也為其帶來了更多的社會關注度和品牌影響力。
其次,采取開放姿態,向各種閱讀組織、社群組織無償提供空間,極大地調動了社會資源,為書店帶來了更多的流量和潛在客戶。
最后,利用經紀模式,打通品牌輸出通道。將大量品牌活動進行萃選和包裝,做成文化產品,用經紀經營的模式對外輸出。
大隱書局就是通過這種方式,針對地方黨政機關與國有企業對文化活動的需求,為上海幾十家大型企業集團、幾百多家黨團組織和公共藝術場館提供服務,成功探索出一條閱讀、公益、商業的結合之道。
近年來,各級黨委和政府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財政投入力度逐年加大,與書店相關并有足夠的能力和優勢介入的,就是城市書房、特色書屋、農村圖書分館以及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建設及運營服務。
書店在閱讀服務方面有三個優勢:開放式的內容集成能力、運營成本的控制能力、優質的現場運營服務能力。因此,遵循社會化、專業化的路徑,整體輸出公共文化場館設計建設及后期的運營服務,也是書店服務業務開創的新途徑。
筆者所在的開化縣新華書店對當地南孔書屋的建設運營,就是一個很好的實踐案例。開化縣新華書店以購買服務的形式承接了南孔書屋的建設和服務運營,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而南孔書屋也因此解決了因編制短缺造成的管理、運營、考核等運營難題。
“稻讀公社”利用其影響力及當地政府的認可,打造了社區書屋、文化禮堂等80多個線下實體“公社”,城市書房、鄉村書房等十幾家“稻讀書房”。
大隱書局在公共場館運營、復合場景設計等方面則同樣出色。依托上海市財政在購買優質文化內容上的大力投入,大隱書局讓數十個項目進入政府公共配送服務,托管十幾家圖書館的日常運營,并同步衍生出空間設計業務,不但獲得了設計收入,也為日后進一步提供配套服務打下了基礎。
六安市圖書館項目也是一個值得新華書店學習借鑒的案例。六安市圖書館是全國首個全館型委托建設及運營的市級公共圖書館,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實現了設計、施工、采購、運營的一體化打包,由皖新傳媒專業團隊提供全方位服務。這種模式不僅降低了政府財政投入,而且在皖新傳媒的運營下,圖書館各項服務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大大提升了公共場館的服務效率與質量。這一模式也在安徽省被迅速復制。
此外,廣東新華發行集團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建設”項目也展現了新華書店在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實力。他們利用書店在文化空間規劃設計等方面的優勢,承擔了大量基層文化服務中心、黨員活動中心、智慧圖書館的設計和建設工作,不僅得到了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還進一步拓展了新華書店的業務范圍。
綜上所述,實體書店可以開發的服務范圍和商業潛力不可限量。當然這要建立在書店把主業做好的基礎上,設計裝修、選品布局、服務讀者、全民閱讀推廣節節開花,才有實力探尋公共文化服務的創新。
書店服務創新模式有賴政府、社會、書店協同共進
書店文化服務創新,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然而,其成功實踐離不開政府、社會與書店三方的共同協作。
書店在服務創新中發揮關鍵作用,要基于兩個前提:一是書店已經具備了文化資源的集成能力,有承接文化服務項目的實力與能力;二是政府機構與社會組織認可書店的能力,愿意出資購買活動。
政府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主導者,能意識到實體書店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重要意義,積極支持書店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推動實體書店以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助力新時代全民閱讀活動。迅速變化的商業環境倒逼書店創新求變,實體書店應通過價值重塑與服務重塑,樹立書店創新標桿。(作者:陳慶霞-浙江省開化縣新華書店有限公司總經理)